■《百聞一見黃大米》
和黃大米有些相似之處,我們年紀只差一歲(當然我是比較老的那個);都曾在同一家媒體工作過;都是年過四十才成了所謂的作家、網紅;小時候都經歷過生活的磨難。
現在,我們活得堂堂正正,把「工作、賺錢」看非常重要。
因為,我們都想更有力量,去保護自己珍惜的人。
/
崴爺看過黃大米的一段訪問。
她出生嘉義漁村,後來搬到高雄,一家五口窩居在一間雅房;因為沒有比較,大米一直不知道家裡是窮的。
“小時候根本不知道有衣櫃這種東西,家裡的「衣櫃」就是菜市場撿回來的「紙箱」。”
爸爸在工地打零工,為了賺錢沒有一刻閒著;每天清晨,四、五歲的大米跟著媽媽一戶一戶的清理水溝攢錢,晚上又跟著媽媽去打掃散場的電影院。
每次,當媽媽一戶一戶的敲著門、要收打掃水溝的工資,打開門的大人們都會給媽媽排頭、臉色;但媽媽總是逆來順受,為的就是那一點收入。
『我們都掃了那麼乾淨了,還說沒掃。』
「看臉色」這事情,從小就埋進大米的骨子裏。
/
高中打工在大賣場賣水餃、賣羊肉爐,為了賺錢,「被拒絕」對大米已經是種日常。
“為了錢、前途,面子真的不重要!”
“在職場上,跪著也可以;因為我知道,我是在跪我的前途、跪我的人生。”
/
還沒見到黃大米本人之前,我讀她的文字,覺得像個「小辣椒」,直接、坦率。
見過她本人之後,覺得大米更像「剝皮辣椒」;雖然辣卻不嗆,嚼在嘴裡,居然有「回甘」的滋味,是會讓人喜歡的味道。
我一直覺得,眼神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靈魂,大米的眼神有慈悲;讓我以為是師姐….
阿彌陀佛。
/
“人窮,在童年是養分;以前的磨難,現在都成了鑽石。”
大米&大叔用生命寫作,也用生命在講故事;歡迎到『黃大米的Podcast』聽聽我們的對談。
全部訪談內容,請收聽黃大米的Podcastt:
https://reurl.cc/m9D10j